9月底,华商报记者曾以“街区花园怎么建 大小学生手拉手一起出点子”为题报道新知小学旁的街区花园儿童友好创建。
近日,整理了学生们的想法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光炤老师带领苍耳团队开始实践并完成了对花园的初步改造。
据了解,新知小学所在的解放门街道红星社区一直积极参与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不仅多次参与杨光炤团队的调研,也多次参与新知小学的各类实践活动,并听取学生们关于社区建设的意见和想法。
10月30日上午,在已初步完成改造的“街区Q花园”华商报记者看到,原本已锈迹斑斑的楼梯、杂乱无人看护的花草已换了面貌。
废旧轮胎在蓝白、红白、黄白等不同颜色涂料修饰下变成了一个个彩色花盆,新种植的植物将在不同时间开花;原本盖着木板的沙子露出来并新增了3块脚踏砖,新刷的橙色油漆也给此处带来一抹亮丽的颜色;靠近路边的入口处还留出了座椅位置,不过目前仅由几块刷了白漆的砖块垒成。
11月3日中午1时许,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街区Q花园”。正值中午上学时间,华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花园玩耍的穿着新知小学校服的学生。
他们还在认真辨认都有哪些植物时,有名同学喊起来:“快点走吧,不然迟到了!咱明天中午再来吧!”
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花园东侧的三家临街店铺主。紧挨着花园的打印店老板说:“挺好的,比以前整顿多了,昨儿一早我还把剩下的水给花园泼了一下,今早下雨了不用浇水了。”
中间小卖铺的店主,也是租住在该楼梯上的二楼租户,他说:“把我们家周围弄漂亮,我肯定高兴,要好好浇水、爱护啊!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防偷,我们自家种的花都经常被偷。”
“街区Q花园最重要的还是居民的参与,大家爱护它,它才能延续下去,玩出更多花样。”杨光炤说,“为吸引更多人来这个初步改造完的街区Q花园,我还策划了‘植物小课堂’、“秋天诗会’,并计划在适当时机和上述几位店主商讨‘建立一个轮流浇花的机制’等。今年暑期时,我们团队曾在此处附近进行过一次微更新的快闪活动,但因为学生收尾不彻底留下了一些杂物和废弃物,引起了附近店主和居民的不满。因此起初这几家店主对我们此次的行动不仅不感冒,还有点抵触。但这几天他们的态度有了一些转变,希望后续的活动能继续打消他们的疑虑和顾虑,用行动实现他们所说的‘爱护’。”
据了解,杨光炤和团队已在解放门街道不同社区多次进行“街区微更新”实践,尽管地点、形式根据实地情况不断变化,但在他看来“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将‘单向输出’变为‘共建共享’是行动不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