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蓝山非遗技艺变身“新国潮”“伞”发光彩
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663

  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21日电(唐小晴 刘文斌)制作伞骨架、组装伞架、糊伞面、穿线……在湖南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东侧村彭国亮油纸伞生产工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制作油纸伞。

  今年56岁的彭国亮祖辈几代都是乡村竹篾匠。年轻时,他先后到广东、浙江竹木工艺品加工企业学习先进销售经验和新技艺。经过十几年在外打拼和学习经历,他发现油纸伞市场前景广阔,是个致富的好行业,便毅然返乡开厂涉足油纸伞产业。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油纸伞渐淡出人们视野。为把祖辈留下的传统技艺传承弘扬好,他将传统制伞结构和工艺进行改良,伞骨采用夹片工艺,使油纸伞支撑起来更加美观。

  近年来,以中式审美为特色的“国潮”产品在中国风靡,带动各行各业掀起一股“国潮风”。这种现象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也是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成果。未来,“国潮”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或将拥有强劲竞争力。

  瞄准这一商机,彭国亮在伞面创新印制了由专业画师绘制的水墨画,产品远销海内外。截至目前,彭国亮的油纸伞订单年产值达100万元左右。他还采用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吸纳村民来车间做工,或将制伞原材料送到村民家中,帮助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近年来,蓝山县将传统非遗油纸伞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文创市集、非遗产品展销、非遗节目展演活动,让广大群众认识非遗、走进非遗、传承非遗。目前,蓝山油纸伞手工制作技艺已入选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专家解读中非“十大伙伴行动”:中国真正愿意帮助这些国家发展   下一篇:深圳罗湖东门街道“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为民服务机制成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