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卡牌不仅设计精美,而且根据稀有度分成了不同等级,越是罕见的卡片越受到玩家的追捧。
小A刷到免费赠送“小马宝莉卡片”的视频,遂添加了免费赠卡群,后被以“免费邮寄,需提供身份信息”为由,在群中登记了个人身份信息。
之后便有人添加其QQ号建立群聊,声称“未成年不允许参加此类活动”,小A“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之后又以“不解除冻结将追究法律责任”为威胁,告知小A如不按照要求做,便告知学校和家长。11岁的小A出于害怕只能乖乖照做,在对方远程操纵下将其父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其父母发现报案时已累计损失40万元。
一名11岁的女童根据对方的指示扫码加群,填写了包括姓名、手机在内的隐私信息,对方却以“公司账户被冻结”为由步步威逼利诱,扬言要告诉孩子家长,还合成了一张与民警对话的截图来恐吓孩子小女孩经不住压力。
根据对方的要求,偷偷拿走妈妈手机将银行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告诉了对方,后经统计,一共被盗刷了5.5万余元。
“蛋仔派对”是一款流行于青少年之间的休闲竞技手游,深受学生群体青睐,12岁的小B便是该游戏的一名玩家。
小B通过短视频平台上添加了一名声称可以“赠送蛋仔派对皮肤”的工作人员为好友。对方要求小B提供账号并扫二维码领取,但小B扫码失败。对方称小B“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冻结,需配合解除,否则将被罚款,严重的还要吃官司”。
小B顿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之后在另一位“客服”的诱导下,小B瞒着妈妈拿了其手机与“客服”视频通线 要领皮肤,先加好友
11岁的小C是XXX的超级粉丝,常年在各大平台关注自家姐姐的各类信息。某天,小C刷手机时看到含有XXX私人QQ的截图信息在宣传视频一闪而过,遂添加为好友。
小C感到害怕,在犯罪分子逼迫下通过视频通话将父亲的银行卡密码、手机号等告知了对方,后向对方提供验证码进行转账、消费等行为,损失3万余元。
、甚至公检法人员,以“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不要以为不轻信引流信息就没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