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2019年以来,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40岁以下青年的项目占60%以上,支持45岁以下青年的项目占80%以上。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介绍,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坚持把基础研究摆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在“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上不断丰富“广东实践”,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处于跃升期,并迈入国内基础研究第一方阵。
根据《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3》,广东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二。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知识创造”指标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二,有力支撑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七连冠”。2023年,全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项,获批经费达28.63亿元;28所高校22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10所高校3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2017以来,全省已有10项牵头或参与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目前,广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2023年省科技专项中基础研究投入30.5亿元,占比约40%。积极引导地市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2019年推动设立省市联合基金,至2023年底已顺利实施粤穗、粤深、粤佛、粤莞、粤惠5支省市联合基金。畅通企业投入新渠道,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有11家企业投入1.7亿元设立省企联合基金支持开展基础研究。
据介绍,广东探索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新模式,腾讯公司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选人不选项目”,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美的公司创始人何享健先生个人捐赠30亿元设立“何享健科学基金”,奖励有突破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
此外,广东构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全省建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拟建和在建省市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个。分类推进高水平基础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粤港澳、深圳等2家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加快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打造“量子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