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西宁市科学技术局、青海省青藏科学考察服务中心、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以“走进青藏高原,守护地球第三极”为主题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据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国家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自2017年启动至今,第二次青藏科考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为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等十余家参与科考的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旨在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标本、科学报告、影像资料等形式展示科考历程、阶段成果等内容,普及相关研究的重大意义,使参观群众了解青藏高原以及青藏科考推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意义,增进公众对国家科学战略的理解和认知。这些成果有助于更好宣传普及青藏高原的现状,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科考、关注科考、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浓郁氛围,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启动仪式上,西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西宁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全面深化“政所”合作新篇章,对双方共同推进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共建高原生物学领域成果展示窗口、服务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青藏高原是全球瞩目的生态高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而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我们急需借助科技力量,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详细]
15日,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新全在首届青海果洛人才论坛上介绍,青藏高原关键物种种群数量与20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受威胁等级下降,高原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详细]
格尔木湿地站建成后,研究团队就可以分析该地区不同干湿地表状况下的地气交换特征的差异,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青藏高原地区地气交换过程特征变化。[详细]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极端干旱的格尔木地区,夏季时期草场地表和大气之间存在较强的水汽和能量交换过程,地气相互作用较为强烈,而在冬季时期更加干冷,地气相互作用相对较弱。[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