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直通车 报道称,如果评分在各种营销操作下演变成庞大的、组织化的“产业链”,埋没了自发的、真实的顾客评价,饭馆的高评分更多代表了“氪金、烧钱”的多少,而无关菜品与服务好坏,那对平台、商家、消费者而言都不是个好消息。“3.5分饭店”受热捧,本质上就是人们对各种营销手段下的评分产生了怀疑。
中青评论发文称,客观来说,部分商家热衷于刷好评的行为背后,既有希望靠营销走捷径的心态,也会有被迫跟着“卷”的无奈。但是这种虚刷高分的乱象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降低点评类App的可信度,也难免会引起不少食客的逆反心理。
事实上,电子商务法有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就此而言,不管是通过赠送菜品或给予优惠换取好评,还是以免费吃大餐等形式邀请大V写下“夸夸文”,都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针对特色小店难以露头的现象,平台也有必要探索更多维度、更合理的评价和展示机制,尽量减少“宝藏店铺”被埋没的情况,从而更好服务用户。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编辑:陈垠杉)综合:中青评论(李康尼)、上海新闻广播、Vista看天下、@国是直通车、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