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周总理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接受第二次电灼治疗手术,但遗憾的是,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甚至还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其实,此时的周总理早有预料,他更是清楚自己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以防万一,周总理决定在意识清醒的时候交代一下后事!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悄无声息地走了,邓颖超握着小平同志的手,向其转告了周总理的生前遗愿。
那么周总理的生前遗愿究竟是什么?小平同志为何一口否决?毛主席又为何只同意其中一个?今天冷哥就带大家走进周总理那三个令人涕下的三个遗愿!
邓颖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周总理遗体前,步履蹒跚的她已经没有力气再声嘶力竭,唯有俯下身轻轻地吻一下周总理的额头,
1976年1月8日中午时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遍了党中央,众多老同志纷纷闻讯赶来为周总理送行。
当周总理的遗体整理完毕后,小平同志便去隔壁休息室慰问邓颖超同志,作为周总理生前的兄弟兼挚友,
并不能,只因那是我们最敬爱的总理同志,别说党中央不乐意,就算是中国老百姓得知这个遗愿后也不会同意。
1976年1月10日,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会正式举行,举国上下降半旗致哀,人民群众都自发前往北京医院排队向周总理告别。
1976年1月10日晚上7点,周总理的遗体被缓缓送上传送带运进熔炉,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哭喊声,周总理彻底离开了我们。
1976年1月15日晚,这场漫长且沉重的追悼会终于结束了,被悲伤冲刷了好几天的邓颖超,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带着周总理的骨灰盒来到了北京郊区通县机场。
那几天是小平同志生命当中最艰难也最低落的一段时光,恍惚间,他想起半个世纪以前,他还是个毛头小子,为了寻找革命真理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
在食不果腹的情形之下,周总理提议,开一家豆腐店来维持营生,而负责豆腐店策划到经营的正是小平同志。
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周总理也经常挽起袖子和裤腿,帮忙一起干活,当时这个豆腐店在法国华侨当中的影响力非常大。
从那时起,共产主义青年团便有了活动经费,食物也不再是白开水和一半牛角包,众人也有了口福享用中华美食。
二人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旅欧合作变成了手足兄弟,有时候小平同志因为印刷工作繁忙,脸上始终沾满油墨,周总理还和众人为他取了一个外号叫
谁能想到,那时的旅欧青年团创始人和油印博士,为了实现革命梦想,能够将革命情谊一直延续到半个多世纪呢?
小平同志突然从记忆中被抽醒,他一口一口地吞吐着烟圈,想着过往的一切不知不觉又笑了,后来他笑着笑着就再次沉默了。
对于周总理的逝世,除了邓颖超和邓小平极为伤心外,还有一个人就算躺在病床上依然是几度痛哭失声,他就是我们的
1976年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如约举行,年迈的毛主席躺在床上听着小平同志念着自己修改过的悼词,顿时泪流满面。
如果当年没有周总理的慧眼识英雄,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兴许毛主席就失去了领导革命的机会,新中国也未必能够发展成今天这般模样。
1932年初,时任红一方面军领导人的毛主席,提出先攻打农村地主的寨子,汇集民众力量再一步步包围城市。周总理十分同意毛主席的观点,二人互相合作,直接取得了漳州大捷。
长征之后,周总理又积极发挥作用,力挺毛主席为红军最高领导人,至此改写中共中央的领导历史,同时还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主导的党中央领导体系。
有道是:“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周总理的离去,使得暮年的毛主席越发感到凄凉,悲痛之余,他挥毫作诗一首,缅怀周总理。
“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心欲裂,顿摧栋梁,痛失人杰。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永不灭,新苗茁壮,势与天接”。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也在郁郁寡欢之中与世长辞,小平同志肩负起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重任,未来的一切皆如前人所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